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

受夠了!我們失敗的學校!



科技正在前進,情況似乎有所轉變,但為什麼教育仍沒有達到眾人想獲得的效益?Geoffrey Canada認為有幾個重要的原因:

學力測驗難以評估

學校向來用教學評估測驗去衡量一個人的學習狀況,為求安全,教育者通常保守的使用資料、數據來推測一個人的學習狀況,然而學力評估測驗通常是安排於學期末,因此,當教育者拿到這份測驗時,通常已經開始新的學期,而這份測驗也毫無所用,時機的錯失對學生難有所幫助,Geoffrey Canada認為,教育者必須從學生的學習掙扎看出學習狀況,這樣才更可以確認學習中的障礙要如何克服,而不是在學年結束後—這時一切都太遲了!或許,這些教育基金不該大把大把的浪費在學期末的學習評估中,而是該從頭開始改革,從認識環境、文化、學校著手,找出能與社會結構相互並存的教育體系。

依樣畫葫蘆的教育「錯施」

有個奇怪的現象是,當教育計畫開始實施時,便是改革的開始,從紙本轉為實體措施的教育政策,對社會將產生一定的改革,當有這種機會時,教育通常被評斷、批判的角度,Geoffrey Canada認為若是政策夠完善,或許可以用嘗試、嘗新的方式去面對。可惜的是,在社會中,我們的教育模式仍學習過往,政策或許有更改的跡象,但教育的學習體制卻與過去依樣畫葫蘆,這產生一個很弔詭的現象,因為人們承襲的政策貌似改變,但骨子裡仍承舊體制的教育措施,我們面臨了不知道教育基金何去何從,也無法看到孩子適才所教的快樂學習。